1月4日第一天(阴)乙未冬日去芜湖
清笛高鸣催向东,行木参差野蒙蒙。
人生须臾忽两地,他山故水一念中。
今天是国培第一天,天气一如既往的霾雾蒙蒙。因为就要远去芜湖一旬之久,虽然我自己的课程和校内其他事务早已安排妥当,但还是心怀忐忑,一大早就赶到了学校。几位同事见到颇感诧异,似乎我的出现不合时宜。但我知道,四(1)班已经近两周没有班主任,我这个数学老师再一走,班级会否“大厦”斜倾?学生会否散漫“难驯”?家长会否怨天尤人?所以,我决定临走之前还是“婆婆嘴”一番,对学生再三嘱咐,对同事几度叮咛。虽然说了很多,但总觉得言未尽意未全。就这样,带着一丝不安,揣着一份希冀,我坐上了去往芜湖的客车。
去芜湖的车是下午一点。中国向来发车比开会准时,我想大概不会是考虑到旅客劳神归心似箭,可能在这里更能体现出时间就是效益吧!随着汽笛一声高鸣,汽车驶出车站,疾离故土驶向芜湖。沿路,冬日的田野异常空旷,树木枯索高低参差,天灰蒙蒙的,阴沉得越发低垂。车上寂寥无声,司机也不解人意,不播放一点鲜活的音乐打破这压抑和沉闷。
两个小时后,汽车穿过芜湖大桥,我放眼望去,只能依稀看见桥面柱索,江面迷濛苍茫躲在雾霭之中不肯露出真容,我只有闭眼想象长江的壮阔辽远。很快,汽车到站,我转车来到芜湖我校花津新校区。
我印象中的安我校还是二十多年前的镜湖校区。回想当初来进行论文答辩,匆匆而来匆匆而归,只觉得安我校校园美则美矣,然而楼不高,地也不大。今天,一踏进新校区大门,就觉得大学气势果然不同,道路宽阔,楼房林立,不复是我心中的古色陈香,倒更像是一个正装的新人。
我几番问路,终于找到了报名的地点——桃李苑,班主任陈克胜老师早已在那里等候。高校的教授对于我们来说都是“大师”级人物,望多听多而难以企及,没想到陈老师和蔼可亲,细心嘱咐相关事宜,让我颇为感动。
桃李苑的住宿条件真是不错,因为是新区,一切皆新,规格也不低,能让羁旅之人温暖舒适夜宿心安,开始新的生活。
1月5日第二日(晴)
无题
岁末长阴出短晴,信步骋目望太清。
风吹河柳催春暖,袅娜青烟不惹尘。
今天是元月五日,国培第二天。七点半我们便已敷衍好自己的肠胃来到我校7号教学楼。班主任陈克胜老师为了让学员们迅速相识初步了解,设计了一个自我介绍环节。他首先自己进行了自我介绍,原来他也曾从事过九年的农村基础教育,后来通过考研改变了人生方向,现在在安我校数计学院负责相关工作。在学术和专业这块,他在全国也算是小有名气走在前列,但和考研前相比,是更幸福了还是更忙碌了他自己也说不清。对于我们这些下面来的从事基础教育的老师,其中的酸苦希冀他最能理解,所以他不摆教授的“谱”,也没有教授的“谱”。
陈老师既已“抛玉”,后面“砖石”不休。我们肥西的好几位同仁也大胆发言一展风采,渴望新识同俦。
到了九点半,我们参加了“小学数学国培短期集中培训”开班典礼。一如既往,几位领导端居主席台,摄像师和学员们纷纷聚焦主席台,抢拍珍贵美好的瞬间,留藏奕奕雍容的风采。
我反省作为教者,我自愧专业不足尚需培训提高;作为听者,我怎能如此混沌不知所云?领导箴言本该深入心脾振聋发聩,我却如轻风徐拂微波不兴。正自想着,脚却如自动驾驶的汽车随着人潮踏上归程。
下午是芜湖市教科所的车文胜老师的报告——走进有效的观课议课。
车老师首先将自己和大学教授做了个比较,她觉得高校的教授们藏于书斋长于构建理论。而他们一线的教研员每年要听数百节课,和一线的老师接触最多交流最深,因此也更接地气。针对当前听课评课中存在的问题,车老师可谓一针见血。她认为,当前的听评课流于形式,听课为了检查,评课成了奉承。为了解决当前问题,应该改听评课为观课议课。所谓“观”,即以目观物见物之形;以心观物见物之情;以理观物见物之性。所谓“议”,是旨在建立一种平等民主的教学研究文化,是为了超越评课谁说了算的争论,评课无对错之分,也无好坏之异,从而改变教师在评课中的被评地位和失语现象。
总之,听课观课是学习是体验是欣赏;评课议课是内化是发现;听课观课要虚心专心有耐心;评课议课要热心诚心有匠心。
车文胜老师没有阐释什么理论模式,她只是针砭现象揭露当前课弊,希望老师们以当有之心气,立当有之态度,勤勤恳恳本本分分真真实实地授课听课评课。然而,这世上本分真实最难,在中国尤其如此。
1月6日第三日(阴)
国培重游安我校
廿年重学游,徽风斐五洲。
枕山灵秀聚,临江浩瀚流。
纵横成大道,檩栉列明楼。
乾坤盈清袖,复叹稻粱谋。
时间过得很快,一晃在我校已过两日。昨晚和同室的全椒张老师饭后无事漫步我校校园。我不是背包客,没有以脚量地以足读景的习惯,不过饭后一行,大学之大已是略有所感。夜晚的花津河静谧安宁,像一条玉带盘旋蜿蜒在我校校园。河岸边路灯的柔光静静地洒在河面上,应着河面的波纹熠熠生辉。我们沿着河边大道一直向前走,两边石堤夹岸青草成坪,冬日的垂柳虽没有弄碧的柳烟,但却丝毫不吝惜自己的柔丝,它们低眉垂首,顾盼着河面的清波,又像健壮的卫士默默守护着这我校的精灵。花津河绵延无端,于是我们折步进入了学生宿舍区。宿舍区楼房整齐林立,学生行色匆匆繁忙穿梭。我们也穿行其间,如此一路疾行近二十分钟,我们还囿限其中,于是开始“歌罢掉头东”。大学校园俨然一个社区,超市、饭店、美发店、服装店等应有尽有。有人的地方就有买卖,有买卖的地方就有商机。这些落户大学校园的商家成天闻着书香墨气,和这些“天之骄子”交流,想必那“铜”味没有那么“臭”吧?他们是不是也需要背诵这遍布校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抑或耳濡目视这些标语已不诵自吟了呢?
今天上午的课就是孙国正教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师德修养”。不知谁说过,凡是牵涉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事,怎么说做都不为过;凡是关系到师德修养的事怎么宣扬都不为过。价值观是人安身立命之本,何况核心价值观,更遑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师德修养不正是我们职业操守个人素养的集中体现么?不过中国人向来主张“大道不言”,说得多的有时往往是做得不够的。核心的东西不在全在精,不在长在简。就像“仁义礼智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中国妇孺皆知老少成诵绵亘千年。当下的中国,正面临社会转型信仰重建的巨变,中国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一种摒弃浮躁静心安神撕下虚伪追寻良知的精神药方。作为教师,岁没有开出药方的医术,但却负有辨方施治依方施疗的责任。膏腴沃土贵在耕植,素绚白纸贵在绘事。但愿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们,能先多问问自己的灵魂,塑造自己的灵魂,所谓己之不“塑”,何“塑”于人?
1月7日第四日(阴雨)
去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听课
他山寻玉值岁新,细雨斜飞洗纤尘。
棠梅凌寒春意暖,来日桃李吐芳芬。
昨天下午,刚刚听了陈克胜老师的“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案例分析”,今天就有幸实地听课体验。
从二十世纪中后期开始,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成为潮流至今方兴未艾,浸漫到教育上,“生本课堂”、“建构主义”应潮而生。绵延了几千年的以教师为主体,以教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目标,以满堂灌为主要教学方式的教育成了诟病批判的对象,代之而起的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为中心,以知识能力方法思想情感态度等为目标,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要教学方式的教育观念。不过中国向来有“泼脏水带孩子”的传统,与旧模式的决裂似乎才意味着对新理念的接受。我总觉得一种延续了千年的教育模式第一不可能一无是处,第二在实践中也不可能销声绝迹。如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合理恰当地扬弃才是关键。但愿我们传统的“站立场划阶级”的“革命做派”莫要传染到文化教育中。
上午我们在安我校附小听了吴莎老师的“神奇的莫比乌斯带”,下午又去了棠梅小学听了易晓艳老师的“重叠问题”。两位老师都是镜湖区小学教育中的优秀骨干,是教师中的翘楚,课上得自是精彩,在听者收获颇丰,虽有遗憾,但白璧微瑕不足为道。我也不想在此赘述两节课的优弊,但课后思之却有些许感想,确切地说是些许惶惑,超过了听课本身。
我们每年都回到校外听一些展示课观摩课,其中一个奇异的现象是上生落后于女性显然没有说服力,毕竟古今中外的大教育家基本上都是男性;如果说是现在的男性缺乏上进不思进取,显然也与实际不符。难道是从事教育这一“神圣”职业的男性缺乏优秀人才?成为“师表”塑造“灵魂”的荣誉缺少吸引力?我记得马云说过,全世界有二百多个国家,什么时候有一百多位女性总统的时候,才有真正的男女平等。同样,什么时候优质课展示课的男女教师比例平衡了,才有真正的尊师重教。
听优质课如品佳馔,美则美矣,实难充饥。日常三餐,平淡简朴衣食方安。现在每一堂优质课都需要经过精心准备设计,不断地打磨,到最后展示给听者的是一盘视听的美味,是一件精致的艺术品。我不知这样的课能不能被复制,能不能每位老师身体力行?如果能,虽百劳而无怨;如果不能,虽完美而无益。或许,中国乃礼仪之邦,芳仪风采珍馐佳肴才是待客之道,所有的成功都不可能被复制。与其去钻研别人成功的秘诀,不如去研究别人失败的教训。同样,一堂成功的课,与其去溢美那些闪光的优点,不如去牢记那些遗憾的缺陷。就像我校附小严慧老师所说,没有遗憾的课堂不是真正的课堂。
1月8日第5天(晴)
蝶恋花.周末旅居芜湖我校
萧瑟寒风萧瑟雨,惟虑明朝,残梅香满地。纵有江南春水碧,一枝故色难寻觅。
遥想来时疏狂醉,长啸凭栏,何必人知会。休笑醒后惆怅续,人生且惜曾相忆。
天公真是奇妙,昨夜朔风凌冽冷雨潇潇,今天一早,彤彤旭日便挂上林梢。天气很多时候是人情绪的晴雨表今早很多人见面第一句话就是“今天天晴了”,似乎晴天已是久违的老朋友,连同室的张老师也情不自禁地哼起小调。
按照日程安排,今天下午课前照毕业合影。不知是陈老师通阴阳识天象的神机妙算,还是天公向来作美,今天真正是良辰美景,冬日的太阳温暖和煦丝毫没有夏日的威严,光与影在图书馆门前的广场上均匀地流淌温柔和谐。刚刚一点半,国培第四期两个班的学员便准时来到敬文图书馆的正门前。人人脸上喜气洋溢,映着午后的曦阳更加光彩熠熠。
我经历过很多次毕业留影,大多是三分喜悦七分伤感,还有些许失落惆怅。因为合影意味着分手,相聚之后将要别离。聚散两依依,人的感情最脆弱,长久的相聚有时抵不过短暂的一别。而今天,各位学友没有丝毫的失意伤感,相反,这冬日的合影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凝聚了相互的情谊。短暂的几天同学生活,很多人本来天各一方,还未相识就要各归天涯。因此留下一张合影就是珍藏一份记忆;留下一张合影就是铭记一次经历;留下一张合影也是记录一种感动。
今天是周五,古人说“日之夕矣,羊牛下来”,虽然不是“独在异乡”,也未逢“佳节”,但一缕淡淡的思绪却不由地飞过长江,一直飘去,消逝在烟光残照里。
1月9日第六日(多云)
学几何画板软件有感
阴阳本自源太极,孳生万物有玄机。
虚实交互谁执画,点线亦能幻神奇。
今天是国培学习第六天,纵观全天的学习,感受就两个字“好玩”,无论是刘莉老师介绍的《几何画板》软件还是朱德江老师提倡的“深度学习”,都让人充分地感受到数学是有趣的,教学可以也应该是有趣的。
对于大多数数学教师来说,制作课件和日常教学中用得最多的都是ppt,很少有用几何画板的。而“几何画板”的神奇不仅因为它功能强大简单易学,更因为它把原本抽象枯燥的数学变得形象有趣。它的动态性、交互性、探究性和简洁性是ppt之类的软件无法比拟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今天我体验了作为一名“学生”最需要什么样的课堂最渴望什么样的教学。当我们埋怨说教式的培训宣科式的讲课成为当下培训的主旋律时,其实更应该反思我们自己是否也在“重复昨天的故事”,我们还能凭着“旧船票”去登上新课改这条“新船”吗?或许,今天很多人和我一样,心弦有触动,心潮会起伏,但是,一周后,一月后,一年后……我们还能保持这份触动和迫切吗?
世上任何事都是知易行难,“知”往往只需“弹指一瞬”,而“行”却可能要“磨剑十年”,天才是勤奋的汗水浇灌而成,美好亦需经年的琢磨打造。就像朱德江老师所说,每天“改变一点点”,我们就会“一天天改变”!
我很高兴也很自豪在中国这片土壤能诞生出像魏书生朱德江这样的教育行家,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探索出一条条独具特色的教育教学模式,为我们展示了一道道美丽的风景,也描绘出未来教育的美好蓝图。在当下的中国,素质教育虽然喊了十几年,但实际上不过是罩在应试教育身上的一块遮羞布,是裹在假劣商品外的精美包装盒。毋需言他,只要看看一个称呼演变的轨迹就可折射出我们教育的本质。我们先是遗忘了“差生”,然后开始转化“后进生”,现在又变成了关乎“学困生”。不可否认,我们在进步在转变,从歧视的称呼到隐晦的表述就是我们教育几十年做出的高尚努力,但遗憾的是变来易去我们评价的视角基本没变,在我们眼中,学生不是有着独特个性的生命个体。我们用成绩这个放大镜来观察审视学生,我们用学习的标签制成一张张“神符”希望为他们护身,其他学习之外的几乎都被打成了“牛鬼蛇神”,什么“个性发展”不过是我们自欺欺人的噱头。
这是时代的悲哀也是教育的不幸。在这滔滔大潮中我们力量微薄身不由己。不过,不要因为我们的努力只是杯水车薪就无动于衷,我们虽不能“力挽狂澜”,但却不可“火上浇油”,更不能“助纣为虐”。潮流虽不可阻挡,大环境虽不能改变,但我们可改变调整自己,我们每个人的教育教学空间也很阔大,何况还有这些志士仁人拓荒在前?
著名的几何学家陈省身在回答他为什么从事微分几何的研究时说“数学好玩”,这四个字道出了一切学习研究的真谛,不好玩的东西不能持久,不好玩的东西也难以深入,而这又岂止囿于学?
1月10日第七日(晴)
适逢周末,师苑休沐,偷闲半日,同乡九人结伴而游,日暮而归。皆笑曰:劳而不疲,累而犹乐。
浣溪沙
浮生偷闲聚小楼,晓阴薄寒兴未收,举觞流连忘乡愁。
郁郁青山登望远,漠漠平湖戏掬柔,笑语轻风傲王侯。
时间老人的箭射得真快,今天已是星期日。国培的培训方安我校也算人性化,在这连续一旬的紧张培训中留了半天假。我们肥西的九位老乡虽然都素未谋面,但并没有“锦书难托”,前几天就已约定今天下午同乡聚会群游。
上午一放学,我们首先来到我校正门照了合影。虽然已过不惑历经沧桑,但还是觉得背后“安徽师范大学”几个硕大鲜红的字让自己顿时渊博高大起来。或许,这是我们这些与大学失之交臂的人因遗憾和失落而产生的虚荣吧?
连续一周的宾馆---教室两点一线的单调重复的生活让整个身心如一根紧绷的弹簧。桃李苑的美味似乎还达不到“食不厌精”的高度,我们合完影找了一家土菜馆点菜落座,酒当然必不可少,以酒暖场举觞互敬是我们中国文化的传统,酒酣意畅之后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就自然近了。
饭后的第一站是安我校老校区。老校区由于处在老城区,和新校区相比要小得多。虽然小,但并不显得逼仄局促,反而精致古朴。大学校园在规划上最大的亮点就是不吝惜草坪绿地的建设,宁愿楼少一点也不能显得拥挤。在我校老校区,到处都有能够合围的古树,它们枝叶舒展翠盖如云,既在守护装扮着这座人文学府,又似在诉说着古老学府的沧桑。老校区的音乐学院建在赭山上,我想这样的安排应是别有深意的。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在松柏郁郁岩石峥嵘的山中,优美的音乐如同晨钟暮鼓朝夕传荡,那就是天籁之音,更不用说响遏行云了。
芜湖不仅水秀山青,更是人杰地灵。我们出了老校区,在赭山公园参观了戴安澜将军的墓冢。戴安澜将军是无为人,黄埔名将。抗日战争时期率领中国远征军在缅甸与四倍于己的日军激战,重创日军。周恩来曾题词“黄埔之英,民族之魂“。
我们去时已是下午,在将军墓前,几位老人正在祭拜。看到我们,老人很高兴,向我们细细述说将军的丰功伟绩和不屈精神。将军的塑像英俊威武,手握竹杖眼望远方,目光中透出一种运筹帷幄的优雅气度。
芜湖在古代是荆楚故地,在公园的另一处有一尊屈原塑像。他目光忧郁满含沧桑,和戴安澜将军正好隔路相视。他们都是民族精英,胸怀大爱心系苍生,如果生在同一时代,定会成为知己,卫国安民文武相彰。不过今天,他们终能共沐风雨,朝夕相望互诉衷肠。
下了赭山,不远处便是镜湖。镜湖诚如其名,远远望去,微波不兴平滑如镜。湖的前面是著名的鸠兹广场。广场广阔如原,面积近七万平方米,处在寸土寸金的主城区中心地带能有这样一个气势恢宏之处,可见设计者和规划者的心胸和气魄。广场的中央拔地而起一座高刺云霄的青铜雕塑,整个雕塑面湖背山,由九只形态各异振翅欲飞的鸠兹鸟构成,雕塑的顶端是一只金光闪烁硕大无比的圆球,象征着”鸠顶泽瑞“,寓示着托起芜湖的明天。
芜湖是一座历史古城,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据说这里古代地势低洼鸠鸟云集,故而得名”鸠兹“。到了汉武帝时期,因”地卑积水,而生芜藻“更名“芜湖”,并沿用至今。
在历经沧桑后,芜湖的今天不仅神秘厚重,更是美丽宜人充满人文情怀。时间仓促行程匆匆,我们不能尽览芜湖的山光水色风土人情,姑且带点“傻子”瓜子以作纪念,否则,真的会沦为“傻子”类的笑柄。
1月11日第八日(雨)
无题
杜鹃艳丽梅蕊香,五指分工各短长。
栋梁非唯堪大用,师爱无遗即无疆。
霏霏细雨开启了新的一周,早上一出门,瑟瑟寒风驱赶着冷雨迎面扑来。我和同室的张老师裹紧衣服同撑一把雨伞疾步走向教室。课程每天都有调整,进入教室,看到大屏幕上赫然显示今天的课题是“尊重个体差异的教学”,授课人是我校数计学院的郭要红教授。
郭教授身材魁梧,剑眉星目鼻挺唇厚,穿一身大红的冲锋衣式外套,头发蓬乱,乍看不像心目中温文尔雅的大学教授,倒像粗犷豪爽的江湖好汉。
时间一到,郭老师准时开讲。因为下雨,今天迟到的人较多,三三两两络绎不绝。再加上班主任陈老师前来有事,教室里三三两两不断有人来回走动。教授先还以目视之,几度欲言又止,到最后实在按捺不住发作起来,教授之怒颇为有趣,竟然想起要驱离我们的班主任陈老师。郭教授是个真性情人,有言必发不平则鸣,秉承着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那份可爱与固执。
他不像有的老师那样利用一个PPT照本宣科,他在教学中更愿意用粉笔写出自己的观点和讲授的要点。他不时走下讲台,走到学生面前,用不缓不急的语言、高低抑扬的语调、幽默风趣的表述,从理论到实践,化高深为简明向我们细致阐述娓娓道来。专业的佶屈的理论在他的解读下生趣盎然,高深难以企及的研究在他的剖析后得以实际操作。整个会场秩序井然,听者耳闻手记犹恐失之。讲课甫毕,掌声雷动,久久不息。
普通老师上课和大学教授授课一样,虽然风格各异各有千秋,但受欢迎才能算精彩,有高效才能叫成功。教学授课唯钻研才可以深入,唯用心方能够浅出。
郭老师似乎不怒自威,但其实并不是不近烟火。作为省重点规划课题组组长,省数学特级教师评选组成员,省高考命题组成员,在课堂上他不断鼓励老师们多研究真研究身边有效的课题,并愿意为这些基层的老师们研究课题发表论文提供帮助。课间闲聊时,方才知道他竟然和我们原肥西师范的朱玉杨老师同学。他们俩都潜心教研努力不辍,在各自的单位和岗位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作为小学数学老师,我觉得郭老师说得好,数学老师的优劣比到最后比的不是小学数学教学而是对教育的理解,而在对教育的理解中,尊重个体差异进行教学并不是要消灭差异,何况我们也无法消灭个体差异。尊重个体差异既是教育的规律,也是师德的体现,更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
(村小教师访名校培训项目—小学数学束维平)